改革开放30年
我们大队三个自然村,一千多口人,没有一个人戴过手表,很多人都不知道手表是什么模样。我还比较幸运,偶尔还能见见手表的真容,因为我有位本家叔叔在城里工作,他过年过节会
回来探亲。N厂沛纳海手表他一回来,我就跑去凑热闹。大人是在一起说话,我主要是想看他的手表。我站在旁边,两眼紧紧地盯着他手腕上明晃晃的手表。有一次,我壮着胆子对他说:“叔,让我戴戴你的手表中不中?”叔叔笑了笑,把手表戴在我的手腕上。那一会儿让我美得无法用语言来形容。叔可能怕我把手表弄坏,戴了大约一分多钟就把手表要了回去我上初二那年,村上几个要好的小伙伴商量着国庆节去许昌看热闹。没钱买车票,我们只好走路进城。都想着早点去,好在城里多玩一会儿,因此就把出发的时间定在凌晨三点。农村人有一套掌握时间的方法,早上听鸡叫,白天看日头,没有手表也能正常生活。可生产队炕烟需要掌握准确时间,所以炕烟屋里备有一只闹钟。我们就让年龄最大的金木睡在炕烟屋看时间。不巧的是,那天全村唯一的闹Noob沛纳海手表钟刚好坏了,我们只好约定,谁先睡醒谁起来喊大家出发。还是金木有心劲儿,他早早就把我们喊起来上路了。也不知道几点走的,40多里路,走到许昌天还不亮。我们也没http://noobhbbv6.com/noob-bicla-15.html地方去,只好在西大街的铁路旁看南来北往的火车。大约看了两个多小时的火车,天才慢慢亮起来。如果有一只手表,哪怕是一只破手表,我们也不会白白浪费掉几个小时的睡觉时间那时农村连温饱问题都解决不了,更别说戴手表了,那真是连做梦都没敢想过。1973年我当兵到了部队,可还是不敢想手表的事,那时一个月只有六元钱的津贴,手表离我还非常遥远。直到1978年我提干后才买了一块西安牌手表。我像爱护眼睛一样爱护它,为了防止丢失,不论是白天还是晚上,我都把它戴在手腕上。结婚后,妻子嫌我这块手表不好,又给我买了一块上海牌手表,于是,我就把戴了四年多的那块旧手表送给了弟弟1988年转业到平顶山后手表倒不经常戴了,家里和办公室里都有挂钟,看时间非常方便,只有外出时我才戴上它。女儿上高中时,天天骑车子上学,为Noob工厂了让她掌握时间,给她也买了一块手表。随着收入的不断增加,妻子和女儿的大手表又换成了天王牌袖珍手表。2003年,女儿参加了工作,买了手机,手表就用不上了。后来,我和妻子也一人买了一部手机,彻底和手表断绝了关系。如今,我家有五块手表整天躺在抽屉里睡大觉。过去,手表是我们的必备之物,现在它们却失去了用武之地,一个个成了收藏品。(马爱民) ttyfdfr$%^**@ ttyfdfr$%^**@#